這學期我特別設計了釉藥的課程,帶大家做配釉練習。以往,北港陶藝班都沒開設配釉的課程,不少舊學員對釉藥並沒什麼概念,我想:要深入玩陶,一定要會自己配釉,實驗並找到自己想要的釉藥。以下是我參考多方面的資料,所整理的一些關於釉藥的概念:
釉是什麼?釉是陶瓷器外表的彩衣,是由矽酸鹽混合而成的玻璃化物質。釉藥熔點的高低依照釉的原料組成種類與原料組成間的百分比的調整而變化。
釉藥原料大致可分為三大類:鹼類、中性物、酸類。
n 鹼類又分R2O(鹼金屬族:K2O、Na2O)及RO(鹼土金屬族: CaO、 BaO、 ZnO、 MgO…)兩類,都是良好的助熔劑。
n 中性物 (R2O3):如Al2O3 (氧化鋁)、 B2O3 (氧化硼) 、 Fe2O3 (氧化鐵) …等。
n 酸類:SiO2(石英)、 TiO2(氧化鈦)、 SnO2(氧化錫) …等。
另外,依原料的功能可分為:黏稠劑、玻璃質、媒(助)熔劑和發色劑四大類。
n 黏稠劑:長石類、高嶺土、氧化鋁、美國土
n 玻璃質:矽灰石(石英)、滑石
n 助熔劑:碳酸鋇、氧化鋅、碳酸鎂、碳酸鈣、白雲石、磷酸鈣(骨灰)、硬硼酸鈣…
n 發色劑:氧化鈷、紅色氧化鐵、黑色氧化鐵、碳酸銅、氧化銅、氧化錳、氧化鎳、氧化鉻、氧化鈦、金紅石、氧化錫、矽酸鋯…。
要自己配釉,不用別人的釉方,就要先找到適合自己作品燒製溫度的基本釉。基本釉是不含發色劑的氧化性原料(含碳酸鹽)混合物。這些混合多種氧化性的原料,經過高溫燒成後,會呈現出乳濁、透明、流釉、無光或不熟等狀態。
從基本釉的組成成份來分,基本釉可分成石灰釉、石灰鋇釉、石灰鋅釉、石灰鎂釉、石灰鋇鋅釉、石灰鋇鎂釉、石灰鋅鎂釉、石灰鋇鋅鎂釉…等,又因釉中含氧化鉀、氧化鈉的成份多寡,使得釉式有不同組合變化。
基本釉加入發色劑(氧化金屬),可燒出各種顏色。
這次我們用長石、碳酸鈣、高嶺土和石英這四種成份來調配基本釉,固定長石成分為50%、高嶺土10%,其他40%則變化碳酸鈣和石英兩者之間的組成比例。先做實驗找到適合北港陶藝班燒製溫度1230℃的基本釉之後,我們再將氧化物以不同比例加入基本釉,燒好之後來看釉藥試片的釉色。
我們製作了陶土和瓷土兩種土的試片,
用電子秤秤好釉藥,塑膠杯寫上釉藥的編號,每杯釉藥約10公克,加入80%的水
在試片後刻上編號,並把調配好的釉以水彩筆塗在試片上,試片上分成四個區域,分別用筆刷上一層、二層、三層、五層的釉藥,這樣可以在同一片試片上,看到不同厚度時,釉藥所呈現的釉色。---這是我自己想出來的塗試片方式
因為同學都是第一次配釉,所以操作難免不夠熟練,大家上出來的釉的厚度會有差異。不過,操作過程所累積的配釉經驗,才是我想要讓他們體驗的。
試片用直立的方式放入窯內燒製,可以觀察燒好之後,釉藥流動的情形。
以上燒好的釉藥試片,每一個編號的釉藥都有兩片試片,有的釉在陶土和瓷土的顏色和流動性不同。
配釉需注意的安全事項
n 原料有接觸、吸入、誤食的危險
*使用乳膠手套、戴口罩,用冷氣空調不用電風扇。
*原料名稱標示清楚,裝罐放置在安全的位置。
n 粉塵的清掃
*用吸塵器或溼式清潔最好,不要讓粉塵飛揚。
可上 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資料庫>物質安全資料表 查詢釉原料有沒有毒性和危險性